经二路的老王攥着一张泛黄的招工表,指尖在“1969年”的字样上反复摩挲。退休急需这段知青证明,他原以为要在尘封的库房里翻找数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宝鸡档案信息网”上传了信息。仅仅五分钟,手机清脆一响——知青下乡的档案已经查到,老王怔住了,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那些沉睡半个世纪的档案,正在数字的河流中低语苏醒。
这静默的“诉说”,正是宝鸡档案人十年磨一剑的数字变革史诗。当2019年“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奖牌熠熠生辉,当2021年西北地区地市级首个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的金字招牌落地生根,当两轮全省档案业务评价连续蝉联魁首的捷报频传,宝鸡档案,正以破茧之势,让历史的回响穿透时空。
子时·谋局:破冰的号角与智慧的蓝图
曾几何时,厚重的库房是档案唯一的归宿。2015年,一纸《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如惊雷乍起。翌年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吹响了破冰的号角。顶层设计的智慧,在《宝鸡市智慧档案顶层设计方案》中凝练成型。2019年,“智慧档案”项目借势“智慧宝鸡”东风,跻身全市十大重点应用,数字兰台梦有了坚实的政策基座。
编制与资金的桎梏,曾是难以逾越的关山。市馆领导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市委、市政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机构改革紧缩中,“数字档案科”奇迹般增设,4个宝贵编制落地;253万元项目资金从“智慧城市”大盘子中精准切出,市财政每年百万级的信息化预算持续输血。一套“领导重视、政策护航、资金保障”的组合拳,为数字航程注入了澎湃动能。这子时的筹谋,是破晓前最坚韧的蓄力。
卯时·筑基:三网织梦与云端共舞
2019年深冬,市档案馆一楼主机房灯火通明。工程师们哈着白气,将模块化机柜、服务器群、备份一体机稳稳接入核心交换机。这不是孤立的工程,而是一场关乎“神经系统”的重构——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张网络,如同血脉,在安全隔离的原则下被精心搭建:局域网与外部物理隔绝,政务网与互联网逻辑分离,防火墙、入侵防御层层设防。
更大的智慧在于“云”的共享。依托市数据局强大的政务云平台,市级政务网和互联网系统“轻装上云”。更具开创性的是,12个县区的平台也摒弃各自为政,整体部署于市级政务云。这不仅节省了县区动辄百万的服务器和运维投入,更通过集中运维模式,让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区卸下重担。“就像住进了安全又省心的‘档案云公寓’!”一张覆盖全域、集约高效的数字档案基础网络,已在晨曦中展露雄姿。
午时·丰藏:纸墨涅槃与电子的新生
数字档案馆的灵魂,在于海量且规范的档案数字资源。宝鸡深谙此道,双轨并行,夯基垒台。
“存量数字化”是一场规模浩大的“纸墨涅槃”。市馆集中投入589万元,县区累计投入3351万元,扫描仪昼夜不息。泛黄的案卷在光影中转化为精准的电子图像,至2024年,市馆完成37.7万卷、2372.2万幅档案数字化,数字化率98%;县区总完成93万卷、7000万幅,平均数字化率超过93%。凤翔区一箱箱民国地契,岐山县一卷卷知青名册,麟游县泛黄的革命史料……在数字世界里重获新生。
“增量电子化”则瞄准未来。2017年起,“双套制”(纸质+数字化成果)接收全面实施;2019年伴随全市协同办公系统推广,电子公文归档迎来破冰,市馆主动对接,敲定技术标准与接口;2020年,34家试点单位通过政务网,将数千件目录、电子公文、照片、音视频档案,跨越物理阻隔,在线“飞”入档案馆。这午时的耕耘,让历史的土壤在比特世界中愈发肥沃丰饶。
申时·蝶变:国测登顶与全域跃升
国家级数字档案馆,是检验建设成果的“珠峰”。宝鸡市馆从一开始,就将“创国标”写入顶层设计和项目合同,视为必须攻克的堡垒。
2021年初,创建决战打响,全馆进入“战时状态”。国家局、省局专家被一次次请来“把脉问诊”,反馈意见被梳理成厚厚的整改台账。机房温度湿度、系统响应速度、备份策略细节……千余项指标被反复打磨优化。彼时负责系统调试的年轻工程师小张,在回忆那段“服务器警报声与蝉鸣交织的夏夜”时:“压力大,但想到这是西北的突破,血是热的!”十月金秋,捷报飞传——89.06分! 宝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测试,摘得西北地市首冠!
荣耀不是终点。市馆旋即制定《整改提升方案》和《建设提升方案》,更宏伟的蓝图在“十四五”规划中铺展:以“统一规划、整体建设、试点先行”为原则,市馆引领岐山、扶风、千阳、陈仓四县区,已吹响冲锋号角。这申时的振翅,是领头雁引领群雁,共赴数字蓝天的壮阔征程。
酉时·回响:兰台新声与民心的暖流
当数字基石稳固、资源浩荡入库、系统高效运行,宝鸡档案的“诉说”方式发生了深刻嬗变,其回响动人心弦。
查档大厅昔日的漫长等待,依托三网平台,查档时间从以小时计锐减至平均5分钟以内。疫情期间,远程查档服务量激增300%,数字系统成为不间断服务民生的生命线。
档案的价值在深度开发中璀璨绽放。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的华彩瞬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的拼搏英姿、精准扶贫的攻坚足迹、疫情防控的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基因……一个个专题数据库建成开放,档案从“故纸堆”变成“活资源”,为资政育人、文化传承注入源头活水。
更深远的是理念之变。从视库房为“终点”,到拥抱数字转型;从被动保管,到主动服务、深度开发,“三个走向”的要求在宝鸡化为生动实践。在档案岗位坚守三十年的老同志动情地说:“过去查档要跑断腿,如今动动手指就能秒级响应,这效率,值了!”这酉时的回响,是兰台新声与时代脉搏的深情共鸣。
档案无言,却记录着最真实的时代;兰台无声,却涌动着最坚韧的力量。从“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荣光,到“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的突破,再到蝉联“全省第一”的砥柱姿态,宝鸡档案人用十年光阴,将沉默的库房转化为智慧涌流的数字中枢。
当老王们指尖轻触便唤醒尘封的历史,当专题数据库里时代长卷熠熠生辉,当年轻的工程师在深夜机房守护数据脉搏——我们听见了。听见档案在数字洪流中清晰而温暖地言说:说的是一座城的创新胆魄与为民初心,说的是一代兰台人的滚烫热血与无悔担当。
这诉说穿越岁月,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和声,澎湃交响。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