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法治社会 正文

【法治视野】广东肇庆深挖包公“和解文化” 绘就新“枫”貌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2-22 16:12 来源:法治日报 浏览数: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这是流传在广东肇庆的顺口溜。包公是肇庆老百姓心中维护公平正义的青天,任端州知州三年,曾微服下乡,就地日结三案,使案中人双方满意。

“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汲取营养、择善而用”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广东省肇庆市司法局深挖包公典故背后的“和解文化”,创新推出“以和为贵、致力中和、别中求和、和而不同”四大调解理念,在全市司法所长和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推广,推动包公“和解文化”传统精髓与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融合发展,实现“调解一起纠纷,解决一批问题,预防一类矛盾”。2023年1月至10月,该市各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7431件,成功调处7358件,成功率99%。

“以和为贵” 调解创品牌有特色

怀集县梁村镇洊水村何屋寨村民与陆屋寨村民发生山坟纠纷,现场双方各有50多人,手持锄头等器械剑拔弩张,一场械斗一触即发。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梁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李良友迅速赶到现场,运用“以和为贵”调解理念,讲透法律政策、讲透情理关系,会同有关工作人员一起到洊水村村委会商讨解决办法,多轮协商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一起险些引发群体性械斗的矛盾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广东肇庆运用“以和为贵”理念,积极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调解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先后挂牌成立新桥镇“明贤”、回龙镇“信贤”、广宁县“德叔”等13个“五老、乡贤”调解示范工作室,及时介入邻里矛盾、婚姻家庭等常见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致力中和” 创新推行阳光调解

“基层矛盾纠纷大多源于利益冲突,群体性问题尤甚,关系错综复杂且难以解决。”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林翠介绍,公平公正是包公“和解文化”的精髓灵魂,也是解决棘手矛盾纠纷的秘诀。

肇庆总结“致力中和”调解理念,通过传承包公“和解文化”中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内核,效仿“开堂审理”,创新推行“阳光调解”,确保调解员立场中立、调解过程公开、调解结果公平公正,做到“一锤”定分止争。

今年以来,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凤岗司法所开始运用“致力中和”调解理念,瞄准矛盾焦点、精准对接源头,多次效仿“开堂审理”、推行“阳光调解”、理清前因后果。

“别中求和” 分门别类专业调解

肇庆结合“别中求和”调解理念,针对医患、金融、道路交通、知识产权、商事等专业领域纠纷,选聘退休法官、律师及行业专家担任调解员,建立131人的“调解专家库”,成立八类47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引入专业力量分门别类开展专业领域调解。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镇兴村3户村民与村委会因征地安置问题发生纠纷而上访,为此,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运用“别中求和”调解理念,组织有各种专业背景的调解员组成“疑难信访案件攻坚小组”,利用强大的专业知识储备为村民逐一讲解征地政策及国家法律法规,并提供多套解决方案,促使村民与村委会达成调解协议。

据了解,2023年以来,肇庆市金融、医患、道路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专业性纠纷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500多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和而不同” 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

肇庆提炼“和而不同”调解理念,引导纠纷当事人换位思考,并积极寻求双方利益平衡点,求同存异寻求利益最大公约数,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广东肇庆,包公“和解文化”元素正融入各类人民调解实践中,绘就了调解新“枫”貌。2023年8月23日,《肇庆市司法局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正式印发,逐步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一网络四机制”大调解工作格局,为加快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动能。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