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紧紧围绕“创新思路建机制,多调联动促化解”工作主线,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目标导向,强化结果导向,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35件,其中网络视频调处6件,诉前调解158件,涉及标的额5千余万元,为群众减免诉讼费38万余元,实现了矛盾少、秩序好、社会稳的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保障环境。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被中共陕西省委政法委推荐为“全国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示范平台”,荣获商洛市模范调委会,连续二年获得全县优秀调委会。
强化基础建设,打造一个平台“抓统筹”。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19年12月挂牌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推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五有六统一”规范化调委会创建标准,健全完善了工作制度,配套完善了软硬件设施,打造了“和德”“家道”“和事佬”三个品牌调解室。成立了柞水县人民调解协会,将全县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一并纳入,统筹开展政治学习、业务指导、技能培训、难点攻坚、案件调度等工作,形成了以县调委会为统领,以行业调委会为纽带,以镇村(社区)调委会为支点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了人民调解平台窗口建设的全覆盖。
坚持分类施策,实施两线作战“抓排查”。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线上”“线下”两线排查齐抓,线上排查以县诉调对接中心平台为接入口,着重排查群众微信、微博上反映的潜在性、苗头性、隐患性矛盾纠纷,重点排查医患纠纷、生态环境、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扫黑除恶、征地拆迁等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发性或复杂性疑难矛盾纠纷,有效实现了排查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线下排查以联村领导、各村(社区)网格长为主体,常态化开展群众自查、居民小组梳查、村(社区)居委会排查、镇(办)调委会筛查、县调委会核查的梳篦式摸排,做到了正常工作月月报、突发事件及时报,重大事项提级报。
创新方式方法,用活三项机制“抓化解”。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络沟通机制,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发现的矛盾纠纷,通过“人盯人+”矛盾调处智慧平台,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快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同时,在县级层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对相关领域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进行会商研判,组成联合调解组调解攻坚,果断高效化解到位,未发生矛盾纠纷转化为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把“基层法律服务+访调对接”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合,总结提炼了“个人申请自愿调、带案下沉指导调、诉调对接配合调、建立平台示范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采取因人施教,个案施策,分类施调等方式,促成纠纷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做到无异议、无激化、无上访、无转刑。
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四项举措“抓提升”。柞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以建章立制为抓手,健全完善了排查化解、台账登记、档案管理等系列工作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把建立专家库作为提升工作质效的有效抓手,对222名人民调解员的等级进行了评定和公示,评选出一级1名,三级54名,四级167名,将28名人民调解专家纳入信息库,全面开展以老带新、以专带兼的“传、帮、带”活动,打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专职队伍。定期开展案例研判,针对调处的每件矛盾纠纷,探索总结了“一件纠纷、一本案卷、一份简报,一条经验”的“四个一”有益做法,选取10个经典案例汇编成册,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学习工具书,有效提高了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他们还严格落实派驻人员到县诉调对接中心坐班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登记造册,积极做好群众思想疏导、矛盾化解等工作,同时,开通当事群众网络视频调解申请系统,采取视频对话方法解答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做到了“投诉有人接、反映有人管、矛盾有人调、回访有人评”。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