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民守法 依法治理 基层依法治理 正文

安康市紫阳县丨以三招“心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8-27 18:08 来源:安康市紫阳县司法局 浏览数:

县级法治政府建设,是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要求在基层落地落实的关键,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如何让人民群众参与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如何得以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自身建设如何完善?这些宏大的课题,摆在了安康市紫阳县委、县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紫阳县立足县情、锐意进取,实践中创造出三招“心法”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曝晒”——引全民关心。如何团结吸引全县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政府工作?县政府从“一网通办”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暴晒”。将除涉及国家秘密外的所有惠民政策、机构设置、领导窗口、人事拟提拔、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项目建设、城镇规划、规范性文件制定等等,全部都在县政府官网上进行公开公示,全面接入12345政务服务网,公众不但可以查询,而且可以随时提出建议,更关键的是完全可以在网上进行政务办理。紫阳从“五个一”工作法到“321”基层治理模式,民情电话4411111到4412340到如今的12345电话、网络,政务办理,一路走来,在全县人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一套成熟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了华丽转身,通过晒成绩、晒动态、晒流程、晒政策、晒公务等“曝晒”行为,牵动、吸引着全民的内心,各个政务窗口前排队取号办事的场景成为历史,因政策咨询到政府部门的人员已寥寥无几,托人托关系找熟人办事的习惯一去不复返。

2019年以来,紫阳县先后完成了三批 213 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划转率位居全市第一。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县级912项政务服务事项中,721项实现“全程网上办”,446项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制作并公布48项“一件事一次办”的“码上晓”,通过二维码让群众享受“指尖上”的服务。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拓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先后与 8省 12 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协议,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路。创新建立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办理“6+6”管控机制。“12340”社情民意电话牢牢掌握民意动向。在全县175个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室,落实便民接待纪实制度,方便群众办事。民众的政务、生活、社会百科等变得分外简单,只需登录政府官网全部搞定,这张网已“网”住了全县人民的心。

“流程”——让决策放心。流程本是企业管理方法,但紫阳县主动按照企业管理标准将“流程”引入行政管理,尤其是在执行“三重一大”、公共服务、发展规划、项目招投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民搬迁、生态环保等重大决策方面,严格每一个环节,有法律规定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无法律规定的则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执行。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专章对县政府决策流程做了规定,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体系,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规范性文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紫阳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分步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的作用,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估,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支出委托第三方机构客观评估。

由于严格“流程”管理,让党委、政府决策层高度放心。2021年以来全县行政复议案件17件,确认违法或撤销4件;行政应诉案件共15件,败诉2件,败诉率为1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到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2个,行政监督检察建议10个,回复采纳率达到100%。无1例司法建议。

“点穴”——抓关健核心。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功夫最高境界是点穴,同理,抓法治政府建设,也得抓关键核心。紫阳县采取“点穴”方法,抓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核心、控制单元,有效促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一是抓全面依法治县办的统筹推进。县委书记任主任,将全面依法治县同经济发展规划、平安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定期听取党组书记述法汇报并进行点评。将治县办设在县司法局,安排专人负责法治政府建设,真正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抓普法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实际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夯实法治基础。三是抓关键少数。对领导干部、执法岗位工作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将学法计划列入党组中心学习组,开展常态化学习,建立起用法治意识、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四是抓法律顾问。截止目前,紫阳县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的公职人员共69人,其中行政机关20人。党政机关聘请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五抓合法性审查。全县规范性文件一律进行合法性审查,2021年以来,县政府法律顾问对县政府19项重大决策和重大合同提供审核意见,提供法律咨询60余次,参与现场研判3次,全面防控政府法律风险。

近年来,紫阳县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质增效,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07.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6%、10.2%,全县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持续向好态势。获评“2021年度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连续七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创建3个省级“两化法庭”、4个省级“枫桥派出所”、11个省级“六好司法所”;“五窗联动”政务服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并在全省复制推广;2022年,成功创建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

【打印】 【关闭】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

版权所有:中共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建工路50号        邮       编:710043

电       话:029-87293279

备  案  号:陕ICP备070003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