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挥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经验优势 种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南东试验田”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以下简称“南东街道”)被誉为上海“城市之心”,是上海唯一入选“全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的试点地区。这里社会形态复杂,居民素养参差不齐,利益表达各不相同,面临极其复杂的“生物、土壤、环境”多样性,如何种好这一“试验田”着实考验当地党委、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容纳多样性
南东街道除了中心区位和高密度经济承载的特征外,还聚集着最具多样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年龄、语言表达、文化水平、风俗习惯不同,法治意识参差不齐。
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建忠说,如果把南东街道比喻成一块试验田的话,群体多样性代表了“生物多样性”,业态多样性代表了“土壤多样性”,社会关系多样性则代表了“环境多样性”,要种好试验田,必须充分考虑所有因素,综合施策、精准播种。
就“生物多样性”而言,既要注重对机关工作人员、社区楼组长、党员志愿者和青少年的重点培养,还要聚焦企业高管、白领职员、商务人士、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和其他新业态群体的法治需求;
就“土壤多样性”而言,社区、商区、小区、景区纵横交错,既要注意各个区域的特征和需求加大法治供给,还要注重优化配置、整合资源,推动区域之间的融合治理和全面发展;
就“环境多样性”而言,老城厢里复杂的社会关系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下的契约精神交叉缠绕,不同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和风俗习惯都需要相应配套的法治供给。
种好试验田
近日,南东街道云中居委会接到居民投诉。值班调解员经过调查,依托南东“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开展调解。“零距离家园”品牌的设立是改善“环境多样性”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试点伊始,南东街道就将试点工作细化为“四大行动”和“五大维度”。“四大行动”即法治实践培育行动、法治民意直通行动、法治文化涵养行动、法治素养测评行动;“五大维度”即特色法治文化IP、线上“法治百宝箱”、城市“法治微景观”、法治共建“生态圈”、年度法治“主题日”。
南东街道围绕“生物、环境、土壤”3个多样性对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作出全面部署。针对“生物多样性”,南东街道聘请了“基层法治观察员”“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宣讲大使”,招募了“楼宇法治文化体验官”,组建了“法润南东”普法讲师团,并广泛发挥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的作用。
针对“土壤多样性”,南东街道在商区启动了2023年度楼宇法宣品牌项目,在社区建成了由法治微景观串联而成的“法治IN巷”,并广泛利用法律服务驿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法治观察点和人民建议征集点的工作阵地。
针对“环境多样性”,南东街道推出“乐”法集市、“社区法治训练营”等系列活动,并将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纳入“文明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营造积极、能动和健康的工作氛围。
培育新生态
据介绍,为检验试点成效,南东街道配套制定了全国首个针对社区居民的“公民法治素养评价指标体系”,至今已开展了两轮深度评估,最近一次中期评估综合得分85.05分,等级为“较高”,比首轮评估提高了两分。
自试点以来,“临时停车自治公约”、民宿治理“七步工作法”等“南东之治”新样本不断涌现,一大批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
试点以来,南东街道的普法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增强,公民法治素养测评体系科学有效,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基本建成,普遍形成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南东街道是全国8个试点地区中最基层的试点地区,也是最具多样性的地方,其试点形成的工作体系和项目样本对下一步推广工作具有可复制意义。
据了解,目前,南东街道试点成果已在黄浦区推广,下一步将向上海全市推广。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