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你知道吗?
举世闻名的“地下军团”兵马俑的制作者
留下了哪些隐秘的信息?
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
内部有何玄机?
……
一起来学习
这堂探秘秦始皇陵的“考古课”
带你身临其境
为你答疑解惑
——
7月23日,中国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第九期《探秘尘封的地下秦朝:秦始皇帝陵》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
节目将时间标尺拨回2200多年前,让观众“穿越”到秦始皇帝陵,跟随考古工作者的步伐,通过探秘秦始皇帝陵,讲述秦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在抵达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感受文明的脉动和文化的传承。
陕西“考古专家团”
齐聚《中国考古大会》
节目现场
追寻考古足迹
探源文明脉络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西北大学教授王子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焦南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员、原秦陵考古队队长张卫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在现场组成“考古专家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誉院长袁仲一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观众深入浅出地讲述秦始皇帝陵考古中的专业知识。
穿越时空之门
开启探秘之旅
本期节目邀请演员张光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双语讲解员齐文静、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杨阳组成“考古推广团”,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考古现场,抽丝剥茧解开兵马俑坑的制作机构和工匠之谜,还通过一系列的考古实验,破解兵马俑的色彩之谜、封土之下的地宫之谜。
《中国考古大会》
巧妙运用“考古推广团”身份
以“考古小白”视角
拉近了
考古和普通观众的距离
把考古“现场”搬进电视舞台,让“考古推广团”在考古助手的陪伴探索下、在多位专家的伴随解读下,从第一视角进行考古体验。节目中出现的大部分文物,都是博物馆的原件复制品,给观众带来了立体的文物体验。
与历史对话
与时代共振
《中国考古大会》
一经播出
备受年轻群体关注
再次掀起了
一股考古寻根的热潮
在这堂探秘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课”上,除了有系统的知识和权威的学者,还有非常多元的演示手法和教学工具。从《秦俑》等艺术展示兵马俑军阵场景的歌舞,到还原遗址风貌和历史演化的动画,再到直观演示的沙盘模型、复刻标本,以及邀请秦陵博物院研究员夏寅在彩绘分析实验室现场教学,通过科技考古向考古推广人讲述“中国紫”的诞生。
“有一种紫叫中国紫”“原来秦朝的铜车马也有方向盘”“秦人居然会用音乐驯化动物”等话题,引发了观众对于秦代先民的创造和创新力的热议。
看完这堂
探秘秦始皇陵的“考古课”
小布可涨知识啦
⬇️ ⬇️ ⬇️
千人千面的兵马俑,究竟是出自谁手?
据节目中展示,曾经参与兵马俑坑制作的机构有“宫司空”和“左司空”,制作工匠有“秸”和“藏”等。
高大威武的兵马俑是如何制作的?
兵马俑的制作已经完全被破解,都是秦代工匠用人工的方式制作出来的,而不是用流水线组装的方式。经过长期观察,考古人员用模拟制作的方法可以成功将兵马俑复原。
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内部有何玄机?
内部座椅上置软垫,座椅前有一弧形扶手,还有一个囊型的水壶及折巾,车身有象征身份的龙纹彩绘,车侧边有镂空小孔从外向里看不见,从里向外可以看见,具有一定隐秘性。从铸造技术上来看,采用了焊接、铆接、镶嵌、销钉等各种连接方式,使得铜车马车身整体看起来,不仅豪华且科技含量高。
有着“博物馆之城”美誉的西安
每一座博物馆
每一件文物
都是书写这座城
发展与变迁的辉煌一页
还有更多“国家宝藏”
等着我们
去探索!去见证!
陕西司法公众号
法治三秦新浪微博